一、學科學位點簡介
全科醫學是一個面向社區與家庭,整合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人文社會學科相關內容于一體的綜合性醫學專業學科,是一個臨床二級學科;其范圍涉及各種年齡、性別、各個器官系統以及各類疾病。其主旨是強調以人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整體健康的維護與促進為方向的長期負責式照顧,并將個體與群體健康照顧融為一體。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科醫學在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得到了長足發展。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我國民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對優質的、第一線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也日益高漲。全科醫學在我國亦應運而生。我校于2013年招收全科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現有在校研究生8人,已培養研究生7人;主要研究領域:社區衛生服務模式、心血管病的社區與家庭防治、腦血管病的社區與家庭防治、慢性病康復管理研究領域等;全科醫學學科導師組現有正高職稱5人,副高1人,是在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兒科、預防醫學、康復醫學等學科的專業教學基礎上,于2013年增設為臨床醫學下二級學科專業學位碩士點。
全科醫學師資培訓工作有很強的組織實施經驗,具備相應的設施設備、組織管理和師資條件。有區域性縣級基層醫療服務基地四個,有專業社區服務中心5個,能進行全科醫學理念、全科醫療衛生服務技能及其特點、全科醫學思維以及全科醫學指導帶教的全程工作。
近幾年來,全科醫學組獲得省科技獎3項,市科技獎16項,獲得新業務獎20余項,發表核心期刊50余篇。承擔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作,獲批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及市級項目10項,研究方向有社區衛生服務模式研究、心血管疾病的社區與家庭防治研究、腦血管病的社區與家庭防治研究、慢性病康復基礎與臨床治療研究等。就業方向:各級各類醫藥院校、醫療衛生單位從事培訓、科研管理以及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工作
二、培養目標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熱愛祖國,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團結協作,身體健康,愿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和臨床醫學事業而獻身。
2.具有較強的臨床分析和思維能力,能獨立處理本學科領域內的常見病,能對下級醫師進行業務指導,達到高年住院醫師的臨床工作水平。
3.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
4.能結合臨床實際,學習并掌握臨床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學位論文并通過答辯。
5.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較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和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
6.培養具有高尚職業道德和良好專業素質,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能獨立開展工作,以人為中心、以維護和促進健康為目標,向個人、家庭與社區居民提供綜合性、協調性、連續性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合格全科醫生。
三、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社區衛生服務模式研究;心血管病的社區與家庭防治研究;腦血管病的社區與家庭防治研究;慢性病康復管理研究等。
四、培養年限
全科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年限為3年(實際培訓時間不少于33個月)。因特殊情況不能按期完成培訓任務者,允許申請延長培養年限。
五、培養方式
以培養臨床實踐能力為重點,同時重視學位課程學習的全面培養。堅持導師指導與學科集體培養相結合的原則。課程學習包括平時考核、轉科考核、畢業前進行考核答辯。學位課程考試成績70分以上方可取得相應學分??荚嚮蚩己瞬缓细裾甙磳W校規定重修,參加下一屆聽課和考試,學位課重修不合格或臨床技能重修不合格,應終止學業。
六、課程設置與培養環節
全科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由學位課、非學位課和其它培養環節三部分組成。課程設置和學分要求,參照教育部相關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印發的具體要求執行。研究生在學期間參加學術活動,應作書面記錄并撰寫心得體會。學位論文工作的有關環節應有書面記錄和結論。專業實踐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的重要環節。研究生在學期間,必須保證不少于半年的實踐教學,可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各專業學位點要對專業實踐認真設計,明確實踐目標和考核辦法,并制訂具體的實施方案。參加專業實踐應撰寫總結報告。上述材料通過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統提交導師審查,所在培養單位負責審核認可。課程設置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分為學位公共課、學位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和臨床實踐五個模塊。課程設置詳見附表。
七、學分要求
研究生學習實行學分制,每個學分對應的標準學時數為18學時。研究生應修滿30學分,其中:課程學習18學分,實踐12學分。詳見“研究生課程設置 ”。
八、課外閱讀與科研計劃
全科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要求在學期間至少閱讀20種書目及查閱80篇文獻。應積極參加各類學術活動,包括國際性、全國性、省級和校級學術會議、報告、專題講座等,其中培養期限內參加學術報告或專題講座的次數總計不得少于10次,并填寫《延安大學研究生參加學術報告登記表》。
九、中期考核
全科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行中期考核制度。在課程學習基本結束后,對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考核??己藘热莅ㄈ雽W以來的政治思想表現、課程學習情況、外國語水平、論文選題或開題及健康狀況進行全面考核,并填寫中期考核表。
十、開題報告
全科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開題報告由附屬醫院組織完成,負責對開題報告進行評審。
(1)研究生應在導師的指導下,在大量查閱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精心完成開題報告。
(2)評審程序要求如下:
①開題報告評審小組專家組成:評審小組成員不得少于 3 人,應由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的教授或副教授(或相當職稱)的專家組成,其中教授(或相當職稱)的專家不得少于 2 人。設組長 1 人,導師不能擔任組長。評審小組就選題的研究方向、科學依據、目的意義、研究內容、預期目標、科研條件等作出評語,給出通過或暫不通過或重新開題的結論。
②開題報告通過后,根據評審小組的意見或建議,碩士生將《延安大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書》( 1 份)分別提交醫院備案,并將研究生開題情況匯總上報至研究生學院辦公室。
③未履行開題報告程序而自行進入學位論文階段的,研究生學院將不接受其學位申請。
十一、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要求:
(1)學位論文可以是以解決臨床問題為目的的研究報告,也可以是病例分析報告或文獻綜述或經驗總結;
(2)學位論文應緊密結合臨床實際,以總結臨床實踐經驗為主;或以社區衛生服務、慢性病管理等綜合內容為主的經驗總結或流行病學分析。
(3)學位論文應表明申請人已經掌握臨床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十二、畢業與學位申請(學位授予標準)
碩士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內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學習,考核成績合格,獲得規定的學分,通過學位論文答辯,符合畢業條件,準予畢業。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的有關規定,達到碩士學位授予標準,經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通過,授予碩士學位。各培養單位可以在此基礎上提出論文發表、創新實踐等其它要求。
研究生完成了培養方案要求的全部內容后,可申請論文答辯。臨床能力畢業考核合格,學位論文答辯通過,經學校學位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后方可授予學位。 在學位申請期間有以下情況之一者,本次申請無效,三年內不能再次申請學位。 1、發生醫療責任事故。 2、思想品德素質考核評定等級為不合格。 3、考試作弊、弄虛作假等。 4、受到行政處罰或國家法律制裁。
十三、主文獻研讀課程書目(列出本學科專業的必讀文獻)
全科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必讀文獻見附表
《全科醫生診療手冊》 |
《全科醫師臨床醫囑速查》 |
《全科醫學概論》 |
《全科醫學見習實習指南》 |
《全科醫師臨床技能培訓教程》 |
《全科醫生輔助診斷手冊. |
《全科醫療服務管理》 |
《全科醫學臨床治療學》 |
《中國社區醫學》 |
《社區醫學雜志》 |
《全科醫學與社區衛生服務》 |
《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 |
《中國心血管病防治指南》 |
《慢性病康復管理研究》 |
《慢性疾病運動康復》 |
《社區衛生服務實用手冊》 |
《全科醫學雜志》 |
《全科醫師處方必讀》 |
十四、質量保證體系
1.建立院級教學督導小組,定期督導研究生臨床教學工作。
2.實行導師跟蹤負責制,堅持導師具體指導及教學小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培養方式。
3.教學部定期下臨床科室檢查研究生的教學活動。
4.每個領域配備有教研室主任、教學秘書,負責該領域培養計劃的制定、安排研究生課程及教學督導等教學工作。各研究方向配備有教學小組,各臨床科室有教學聯絡員,協助科主任負責研究生在臨床科室的教學管理,如入科教育、病歷書寫、教學查房、小講座、病例討論、出科考核等教學活動。
全科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
課程類別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學時 |
學分 |
開課學期 |
考核方式 |
開課單位 |
備注 |
學位公共課(5學分) |
1071901 |
英語 |
36 |
2 |
1 |
考試 |
外語學院 |
|
1071903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
54 |
3 |
1 |
考試 |
政法學院 |
|
學位基礎課(5學分) |
07100603 |
醫學統計學 |
36 |
2 |
1 |
考試 |
醫學院 |
|
10510141 |
醫學信息檢索 |
18 |
1 |
1 |
考試 |
醫學院 |
|
10510142 |
醫學科研設計 |
36 |
2 |
1 |
考試 |
醫學院 |
|
學位方向課 (5學分) |
10512701 |
全科醫學導論 |
36 |
2 |
2 |
考試 |
附屬醫院 |
|
10512702 |
社區衛生服務模式研究 |
18 |
1 |
2 |
考試 |
附屬醫院 |
|
10512703 |
心血管疾病的社區與家庭防治研究 |
10512704 |
神經系統疾病的社區與家庭防治研究 |
10512705 |
慢性病康復管理研究 |
10512706 |
消化系疾病的社區管理與家庭服務研究 |
10512707 |
呼吸系統疾病的慢病管理 |
10512708 |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 |
10512709 |
多發傷和復合傷 |
10512710 |
老年病的綜合評估 |
10512711 |
糖尿病與全科醫學 |
10512713 |
冠心病基礎與臨床研究 |
10512714 |
慢性肝病診治 |
10510204 |
醫學前沿講座 |
36 |
2 |
1-2 |
考試 |
附屬醫院 |
|
專業選修課 (3學分) |
10510205 |
公關禮儀 |
18 |
1 |
1 |
考查 |
文學院 |
|
10510132 |
醫學寫作學 |
18 |
1 |
2 |
考查 |
醫學院 |
|
10510115 |
醫患關系心理學 |
18 |
1 |
1 |
考查 |
醫學院 |
|
10510146 |
影像診斷學 |
36 |
2 |
1 |
考查 |
附屬醫院 |
|
10510208 |
臨床腫瘤病理學 |
18 |
1 |
2 |
考查 |
附屬醫院 |
|
專業實踐課(12學分) |
1071909 |
|
|
12 |
1-6 |
|
附屬醫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