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標準》對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提出了哪些基本要求?
(一)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要求 12 條:
1. 遵紀守法,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熱愛祖國,忠于人民,愿為祖國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生。
2. 珍視生命,關愛病人,具有人道主義精神;將預防疾病、驅除病痛作為自己的終身責任;將提供臨終關懷作為自己的道德責任;將維護民眾的健康利益作為自己的職業責任。
3. 樹立終身學習觀念,認識到持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斷追求卓越。
4. 具有與病人及其家屬進行交流的意識,使他們充分參與和配合治療計劃。
5. 在職業活動中重視醫療的倫理問題,尊重患者的隱私和人格。
6. 尊重患者個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價值。
7. 實事求是,對于自己不能勝任和安全處理的醫療問題,應該主動尋求其他醫師的幫助。
8. 尊重同事和其他衛生保健專業人員,有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合作開展衛生服務工作的觀念。
9. 樹立依法行醫的法律觀念,學會用法律保護病人和自身的權益。
10. 在應用各種可能的技術去追求準確的診斷或改變疾病的進程時,應考慮到病人及其家屬的利益,并注意發揮可用衛生資源的最大效益。
11. 具有科學態度、創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12. 履行維護醫德的義務。
(二)知識要求 10 條:
1. 掌握與醫學相關的數學、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行為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基礎知識和科學方法,并能用于指導未來的學習和醫學實踐。
2. 掌握生命各階段的人體的正常結構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狀態。
3. 掌握生命各階段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病原因,認識到環境因素、社會因素及行為心理因素對疾病形成與發展的影響,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
4. 掌握生命各階段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病機理、臨床表現、診斷及防治原則。
5. 掌握基本的藥理知識及臨床合理用藥原則。
6. 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產科常見急癥、產前及產后的保健原則,以及計劃生育的醫學知識。
7. 掌握全科醫學基本知識,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預防和篩查的原則,掌握緩解與改善疾患和殘障、康復以及臨終關懷的有關知識。
8. 掌握臨床流行病學的有關知識與方法,理解科學實驗在醫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9. 掌握中國中醫學(民族醫學)的基本特點,了解中醫學(民族醫學)診療基本原則。
10. 掌握傳染病的發生、發展以及傳播的基本規律,掌握常見傳染病的防治原則。
(三)技能要求 13 條:
1. 全面、系統、正確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2. 系統、規范地進行體格及精神檢查的能力,規范書寫病歷的能力。
3. 較強的臨床思維和表達能力。
4. 內、外、婦、兒各類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處理能力。
5. 一般急癥的診斷、急救及處理能力。
6. 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使用合適的臨床技術,選擇最適合、最經濟的診斷、治療手段的能力。
7. 運用循證醫學的原理,針對臨床問題進行查證、用證的初步能力。
8. 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基本能力。
9. 具有與病人及其家屬進行有效交流的能力。
10. 具有與醫生、護士及其他醫療衛生從業人員交流的能力。
11. 結合臨床實際,能夠獨立利用圖書資料和現代信息技術研究醫學問題及獲取新知識與相關信息,能用一門外語閱讀醫學文獻。
12. 能夠對病人和公眾進行有關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預防等方面知識的宣傳教育。
13. 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