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陜西省科技進步獎提名公示
項目名稱:肱骨大結節骨折鋼板、空心螺釘及關節鏡下雙排錨釘縫線橋固定的臨床應用研究
提名單位:延安市人民政府
提名意見:肱骨大結節骨折屬于臨床中常見骨折,近年來隨著全民運動的普及發病率逐年增高,其屬于肩關節周圍骨折,且附著肩袖組織,而肩袖組織是維持肩關節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故移位的大結節骨折需要采取手術治療以最大限度的恢復肩關節的運動能力。但是國際上對于肱骨大結節骨折手術治療的研究尚不夠深入,對于手術方式的選擇尚有爭議,目前較為統一的認識是可以采取鋼板固定、空心螺釘固定和關節鏡下雙排錨釘縫線橋三種固定方式,但三種固定方式的優缺點還未進一步研究,為此本課題通過三種手術技術的詳細比較以期比較出優勢的手術技術,進一步推廣應用使肱骨大結節骨折的手術治療更為精準有效。本研究通過對比三種方式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比較三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對比三組患者肩關節功能評分;對比三組患者術后2年的并發癥情況。結果顯示與鋼板內固定和空心螺釘內固定相比,關節鏡下雙排錨釘縫線橋固定方式的臨床效果較好,患者恢復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本研究內容設計合理,技術資料完整,結果可靠,值得推廣應用,研究達到省級同等水平。建議提名省科學技術獎。
項目簡介:所屬科學技術領域:臨床應用研究,自選項目
主要科技內容:本項目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108例伴位移的肱骨大結節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鋼板固定組(A組)、空心螺釘固定組(B組)和帶線錨釘組 (C組),每組36例。三組一般資料及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在征得倫理委員會同意的情況下,患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手術后觀察指標 (1)記錄三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2)比較三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判定骨折恢復標準:骨折部位無壓痛,無縱向叩擊痛,無異常活動。X線檢查骨折線基本消失。患者能夠舉起1kg重物并保持1min以上。(3)三組肩關節功能評分,疼痛分為15分,日常活動疼痛分為 20分,活動疼痛分為40分,肩關節肌力分為25分。86-100分為優秀,71-85分為良好,56-70分為 尚可,55分以下為差。(4)記錄三組患者2年的并發癥情況。 5.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有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處理和研究,采用復式錄入檢查的方法,所有數據中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數據以頻數及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使用c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應用統計學分析得出結果:B、C組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均明顯低于A組(P<0.05)。C組手術時間明顯低于B組(P<0.05)。B、C組骨折愈合時間明顯低于A組(P<0.05)。C組骨折愈合時間明顯低于B組(P<0.05)。C組評分明顯高于B組和C組,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并發癥方面:三組中大結節移位畸形愈合3例,但愈后功能良好,肩關節疼痛和僵硬2例,肩周炎1例。A組中肩關節疼痛和僵硬1例,肩周炎1例,B組中固定松動2例,C組中肩關節疼痛、僵硬2例。三組均未出現感染及骨不連等嚴重并發癥。隨訪2年,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本次研究對象平均年齡51.84±5.67歲,最高年齡為65歲,合并骨質疏松癥占比大,此種情況下本研究結果依舊表明,關節鏡下雙排錨釘縫線橋固定組方法有很好的臨床效果, 術中出血量最少、手術時間最短、住院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最短、肩關節功能得分最高,術后并發癥少,然而合并骨質疏松患者是否比正常骨量患者應用帶線錨定的療效更差,仍需進一步定性及定量研究探討,但總體而言,與鋼板固定和空心螺釘固定相比,關節鏡下雙排錨釘縫線橋固定組的臨床效果更好,術后患者恢復更好。
客觀評價:
本課題通過比較肱骨大結節骨折三種不同的手術方法,比較出一種最為合理、療效最佳的手術方案。臨床中對于肱骨大結節骨折的手術方法繁多,本課題把鋼板固定組(A組)、空心螺釘固定組(B組)和關節鏡下雙排錨釘縫線橋固定組(C組)術后療效做了詳細對比,得出雙排錨釘縫線橋固定組明顯優于其他兩組,為臨床中肱骨大結節骨折的治療首選方法。
應用情況和效益:
從2017年以來至今,我科將關節鏡下雙排錨釘縫線橋固定手術方式廣泛應用于骨科臨床的此類患者人群,均獲得了良好效果,顯著減輕骨科患者圍手術期的疼痛,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和滿意度,減少住院日,簡化了臨床醫生的術后管理工作。我團隊多人兼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委員及會員,在院內積極開展新業務,在院內開展了新業務新技術近12項(其中特等獎2項目、一等獎5項、二等獎和三等獎各2項、四等獎1項),并發表了相關文章10余篇(其中SCI4篇、核心期刊6篇),獲得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項,發明專利1項。培養多名研究生及骨科人才,項目負責人多次受邀參加骨科學術會議,并在大會上匯報推廣應用,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直接增加醫院經濟指標的增長及社會影響力。
主要知識產權目錄
序號 |
論文專著名稱 |
刊名 |
作者 |
發表時間 |
通訊作者 |
第一作者 |
1 |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the fixation of the articular plate and the hollow screw and the band anchorage in the large nodule of humerus |
Biomedical Research |
趙程錦 |
2017.09 |
呂凱 |
趙程錦 |
2 |
Early motion versus immobilization for arthroscopic repair in the treatment of large size rotator cuff tears |
Biomedical Research |
趙程錦 |
2017.9 |
楊江偉 |
張建林 |
3 |
Efficacy of shoulder arthroscopic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y |
Medicine |
宗龍澤 |
2020.06 |
路浩東 |
宗龍澤 |
4 |
Arthroscopic capsular release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frozen shoulder |
Medicine |
宗龍澤 |
2020.08 |
劉瑩瑩 |
宗龍澤 |
5 |
鎖定鋼板固定術后內側柱支撐能力與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愈后的相關分析 |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
馮陽陽 |
2017.06 |
馮陽陽 |
馮陽陽 |
6 |
內固定技術治療肱骨大結節骨折臨床研究 |
陜西醫學雜志 |
趙程錦 |
2019.07 2019.07 |
宗龍澤 |
白東昱 |
7 |
單排縫合技術和縫線橋技術修補中度肩袖撕裂的比較 |
中國醫藥導報 |
宗龍澤 |
2018.07 |
楊明智 |
宗龍澤 |
8 |
關節鏡縫合橋與單排技術治療肩袖撕裂的病例對照研究 |
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 |
白東昱 |
2018.06 |
宗龍澤 |
史永濤 |
9 |
高滲性灌洗液在肩關節鏡檢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 |
實用骨科雜志 |
宗龍澤 |
2019.03 |
宗龍澤 |
楊明智 |
10 |
肩袖損傷治療的研究概況 |
中國臨床新醫學 |
張建林 |
2018.09 |
張建林 |
楊勇 |
11 |
一種治療肩關節脫位造成關節盂缺損的假體 |
發明專利 |
張建林 |
專利號:2018103447335 |
張建林 |
張建林 |
12 |
一種可微調的肩關節脫位復位裝置 |
實用新型專利 |
周煜虎 |
專利號:ZL201620228117 |
周煜虎 |
周煜虎 |
主要完成人情況及貢獻:
趙程錦(第1完成人,延安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副教授,項目總體規劃負責人,參與手術以及論文的撰寫);張建林(第2完成人,延安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整體項目的分工和管理,以及參與手術實施、論文的撰寫);宗龍澤(第3完成人,延安大學附屬醫院主治醫師,負責手術操作、病人隨訪以及相關數據采集,論文撰寫);周煜虎(第4完成人,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負責手術操作、病人隨訪以及相關數據采集,論文撰寫);馮陽陽(第5完成人,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相關手術操作、病人隨訪以及相關數據采集)、白東昱(第6完成人,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負責手術以及相關數據采集);侯海斌(第7完成人,延安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負責相關數據采集、分析及統計)
主要完成單位及貢獻: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在該技術應用和推廣過程給予了積極的肯定和大力的支持。多次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專業、系統化的討論和論證。確定了該技術的合理性、可行性。
主要完成單位情況:
延安大學附屬醫院隸屬于延安大學,共享延安大學的各種資源。延安大學坐落于革命圣地延安,現已建設陜西省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學科1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4個、校級重點學科1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研究中心4個、研究院6個、研究所18個、研究會1個;承擔各級各部門研究課題1500多項,有52項通過省部級鑒定或評審,17項成果獲得國家專利,141項科技成果獲國家和省部級的各種獎勵。
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康復和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現有職工3758名,其中高級職稱人員514名,博士研究生11名,碩士研究生254名,有市級、部級突出貢獻專家13名;有教師735名,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66名,碩士研究生導師94名。多年來,本單位與第四軍醫大學及其三所附屬醫院、解放軍總醫院、武警醫院、海軍總醫院、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醫院長海醫院、上海復旦大學兒科醫院、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等國內知名醫院建立密切的共建幫建的協作關系,通過技術帶動、人才引進培養和科研協作等大大提高了科研潛在能力。本單位配備有分子生物實驗室,擁有本項目所需的PCR儀、凝膠電泳儀、全自動高速離心機、流式細胞儀及酶標儀等實驗研究所需要的一起設備,具備進行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等多方面研究條件。同時,本團隊具備扎實的工作基礎、技術人員和重要物資保障,為項目的順利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完成人合作關系說明:
趙程錦、張建林、宗龍澤、周煜虎、馮陽陽、白東昱、侯海斌均系延大附院骨外科醫師,通過協作完成了大部分病例的手術,完成病例隨訪、數據收集,完成了所有論文的撰寫和發表,并完成了本研究所有論文的數據統計分析工作。
自公示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任何科室或個人對公布的項目及內容有異議的可書面向科研部提出。
2022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