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宣傳策劃部 崔永平 編發:宣傳策劃部 發布日期:2025年3月19日
在革命圣地延安,有一位醫者,她宛如一朵傲雪綻放的紅梅,以無私奉獻的精神、精湛的醫術,在婦產科領域書寫著動人篇章。她,就是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婦產科教研室主任李紅梅。多年來,她用仁心仁術為無數家庭帶來希望,成為延安醫療界的一面旗幟。
生死抉擇,盡顯醫者仁心
作為一名產科醫生,時時面臨“取舍”和“代價”時,李紅梅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犧牲自己和家人的利益,甚至是個人的健康。
有一次,一位攜帶梅毒病毒的孕婦,新生兒娩出后出現重度窒息,生命危在旦夕;面對渾身粘滿母親粘液和污血的患兒,李紅梅沒有猶豫,立即對患兒采取了口對口人工呼吸,挽救了一條小生命。
為身高僅86厘米的楊麗和110厘米的楊春姐妹二人做全程接生服務,讓李紅梅記憶猶新。對于患有侏儒癥的姐妹二人來說,懷孕生子無異于一場賭博,這也是對李紅梅的嚴峻考驗和挑戰。楊麗孕期出現并發癥,李紅梅幫助住院、聯系血庫、親自手術。如今,楊麗的孩子已經8歲多了。有了姐姐的經歷,妹妹楊春也勇敢的懷孕了,在李紅梅的嚴密監測和悉心呵護下,楊春順利分娩,母女健康出院。
堅守崗位,踐行責任擔當
在李紅梅看來,產科病人病情變化較快,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突發情況,“時刻準備著”是她工作的第一原則。她的手機從不關機,床頭一直放著運動衣,為的是在深夜或休息時能第一時間趕到搶救病人的現場。2011年“五一”期間,當大家在歡度節日之時,她和同事卻在手術室連做了六臺手術;中秋佳節,為了搶救一位從縣醫院轉來的子宮破裂病人,她和同事在手術室又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2014年冬天凌晨3點多,李紅梅的手機又一次急促響起,不顧天寒地凍路滑,丈夫開車送她到下級醫院會診手術……
李紅梅認為,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不僅要治好病,還應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法、選用適當的藥物。每當遇到疑難危重病人,她都會細致觀察病情,反復研究,采取最有利于病人的措施。有一位孕婦做產前檢查時,發現有個10多公分的子宮肌瘤,快到足月時,子宮肌瘤長到16cm大小。如此大的子宮肌瘤合并妊娠處理起來相當棘手,手術難度和風險都非常大。為此,李紅梅和她的團隊經過多次討論,為產婦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手術方案。手術過程可謂是驚心動魄,憑著多年的臨床經驗和精湛的手術技術,在順利剖出7斤2兩的大胖小子后,又成功地為患者剔除了3.5斤的巨大子宮肌瘤,孕婦輸血2000ml。李紅梅說,這個孕婦才27歲,如果用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直接把子宮切掉,但是作為醫生,她不僅要治病,還要把患者的子宮功能恢復了。最終不僅子宮保住了,孩子也很好,瘤子也取出來了。外面等待的家屬看到李紅梅和孩子出來時,拉著她的手一個勁地說謝謝李主任!那一刻,李紅梅覺得付出再多的辛苦、再多的勞累也是值得的。
開拓創新,守護母嬰安康
李紅梅當選延安市產科專委會主任委員及延安市婦產科質控中心主任后,從2013年開始,聯系市衛健委、市婦幼保健院,一起啟動了延安市孕產婦急救綠色通道,建立搶救流程、規范救治措施、制定了一系列基層醫師培養計劃。在繁忙的工作中擠時間備課,節假日放棄休息,到全市13個縣區的20多家助產機構進行巡回授課,讓全市各級醫院的產科醫護人員掌握高危孕婦的管理和危重癥病人的搶救與轉運;2019年全市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孕產婦零死亡率,這在全國也不多見。
李紅梅還下基層、上學校、走廠礦、跑農村,開展婦女保健知識普及講座。她曾遭遇車禍,現在腰椎上還存有四根鋼釘和兩塊鋼板,多年超負荷的行走使她雙側膝關節嚴重受損積液、疼痛難忍,但她從不顧及自己的身體,疼到不行就打封閉針。
引領發展,鑄就學科輝煌
擔任產科主任十余年,李紅梅十分注重學科管理、科室內涵、人才建設和青年教師的培養,產科在醫療、科研、教學等各方面連創佳績。作為延安市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延大附院產科承擔了本地區產科各種急、危重癥病人的診治,每年收治危重孕產婦近千例。
2011年,以李紅梅為核心的產科團隊成功申請了碩士學位授予點。2013年又成功申請了延安大學高水平大學建設重點學科。2018年產科獲陜西省“巾幗建功標兵崗”,2021年產科獲陜西省總工會“工人先鋒號”等稱號。
擔任教學科研副院長8年間,醫院于2017年首次獲批國科金二項,2018年入選首批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2019年院士工作站獲批省級建設項目,2020年獲批國家住院醫師培訓綜合基地。現如今,延大附院教學成果接二連三,住培各個專業基地全部到位,科研項目不斷突破。
在39年平凡的歲月里,李紅梅把整個心血都獻給了延安老區的醫療衛生事業。她先后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第三屆“白求恩式”好醫生、中國好醫生、陜西省先進工作者、陜西省第四屆道德模范、陜西省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陜西省巾幗崗位標兵、延安模范、延安市有突出貢獻專家、延安市巾幗楷模、延安市“最美奮斗者”等多項光榮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