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東關分院宣傳科 艾延鎮 核稿:趙 潔 發布日期:2014年3月13日
醫改,作為一個世界性難題,并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就致力于建立健全一個有病所醫的保障制度。隨著改革開放,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讓百姓都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成為我國醫改新的一個奮斗方向。盡管我國人口基數過大,盡管我國不可能實行“英國模式”(全民公費醫療制度),盡管現有醫療體制改革面臨諸多困難,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尋找一條適合中國特色、堅持社會公益性的醫改道路從未動搖。
在全國努力探索醫改方向的大背景下,位于陜北金三角經濟協作區腹地的圣地延安,也不斷努力研究、探索適應于當地特色的醫改方向。延安大學附屬醫院作為陜北區域最大的三級甲等醫院,承擔著延安和周邊地區500多萬人口的醫療保健工作。隨著1998年高校體制改革,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度過了整合發展期(1988年-2001年)、基本建設期(2001年-2004年)、快速發展期(2004年-2007年)、質量建設期(2007年-2010年),正步入關鍵的第三次跨越式發展歷史轉折期。不斷深化改革,在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很好地解決老區人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成為全體附院人所達成的共識。
不打無準備之仗 改革還需實干家
天下之事皆起于微,成于慎。在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上,延安市一直努力尋求一條有效的發展方向。2009年1月7日,經陜西省衛生廳、延安大學、延安大學附屬醫院與洛川縣政府研討論證,由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整體托管洛川縣醫院,雙方正式簽署協議,首期托管時間為5年。這是通過延安大學附屬醫院雄厚的技術力量以及先進的管理理念,來帶動洛川縣醫院發展,從而實現二級醫院三級醫院管理的新模式,同時也為延安大學附屬醫院跳出醫院辦醫院、擴大影響力的發展戰略提供了可靠平臺。
有別于以往大醫院對口支援方式,此次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和洛川縣醫院的緊密型托管更為求真務實,托管者在保證被托管者醫院隸屬關系不變、獨立組織法人不變、資產歸屬不變、醫院的性質功能不變、財政撥款渠道和財收供養人員的工資撥款標準不變、職工的身份不變的決策下,接過被托管者這柄包含管理權、人事權、財權的 “尚方寶劍”,使其在管理方面擁有充分的自主權,也在無形之間賦予托管者以責任。延安大學附屬醫院高端決策,派出了在醫學、經濟管理學以及醫療管理等多個方面具有充分“實戰經驗”的多名院級領導,組成精英管理團隊下沉到洛川縣醫院,務實之路自然生成。隨后兩院又簽訂了“托管補充協議”,即積極探索縣醫院支持鄉鎮衛生院的有效途徑和方式,逐步形成延安大學附屬醫院連接洛川縣醫院,縣醫院連接鄉鎮醫院的“一級幫一級、一級帶一級”的對口支援新體系。
通過延安大學附屬醫院5年的緊密型整體托管,洛川縣醫院患者轉診率由2008年60%下降到2013年的20%;門診量由2008年10萬人次上升到2013年19萬人次(縣城人口22萬);出院人次由2008年5000人次上升到2013年的1.5萬人次;年收入也較2008 年的1600萬元翻了幾番。醫院更是煥然一新,無論是管理理念,還是醫護人員素質培養,或是醫院硬件建設等方面也都得到較大的提升,特別是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建立起集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洛川縣醫院、鄉鎮衛生院為一體的信息化網絡平臺,并采取集中體檢,從而解決基層鄉鎮衛生院體檢難的問題,從鄉鎮衛生院到洛川縣醫院,其影像片子可以直接通過網絡傳輸到延安大學附屬醫院,附屬醫院的專家就可以第一時間的為其做出診斷,這樣真正做到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高了醫療體制整體服務功能。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充分解決了洛川縣醫院、鄉鎮衛生院過去存在的一些設備差、人員不足不精、民眾信任度低等問題,充分緩解了縣區人口外出看病難、貴的問題。洛川縣醫院一天天的變化,也成為所有為之努力奉獻的附院人最為清晰的務實寫照。
勇做星星之火 探索燎原之勢
近年來,延安市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原則,在全面推進縣域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同時,已悄然步入改革的“深水區”,其前景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但艱苦奮斗、勇于開拓,自古就是植根于延安的一種精神,為了打好這場攻堅戰和持久戰,進一步鞏固提升公立醫院改革成果,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通過不斷總結經驗,經陜西省省委、省政府科學謀劃,延安市市委、市政府極力推動,最終決定以延安大學附屬醫院為主體,吸納幾個縣區公立醫院從而組成延安醫療集團,從而探索出一條新的發展方向,打破“深水區”現象。
2013年12月30日,延安醫療集團正式組建成立,集團是以延安大學附屬醫院為龍頭,首期聯合洛川、延長、志丹3所縣級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和延安大學醫學院所組成,在集團內部實行“政府監管、管辦分離、自主辦院”的管理體系,并設立理事會和總醫院,努力在延安市南部、東部和北部打造三個區域醫療服務副中心,利用優勢醫療衛生資源輻射影響周邊地區。此次延安醫療集團的建立,是延安市在早期洛川模式“準備”的基礎之上,對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又一輪“實干”創舉。陜西省省委、省政府,延安市委、市政府,延安大學、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充分扮演“實干家”的角色,上下串連,八方呼應,向著“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以及“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價的醫療衛生服務”的奮斗目標不斷靠攏。
作為延安醫療集團總院的延安大學附屬醫院不畏挑戰,全面開展“三全管理”。即全方位體現公益性托管,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全要素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目的就是緊緊圍繞“公益性”這三個字在各分院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以公益性為落腳點和切入點,讓90%的基層群眾受益,暢享三級醫院的技術服務,突破傳統型治療模式向特色專科轉型,把三級醫院的技術和服務嫁接到縣級醫院去,實現醫療衛生的均等化。同時全面融入“三規范”。即規范制度落實、規范質量落實、規范服務落實。堅持以延安大學附屬醫院總醫院為中心,輻射縣域,滲透榆林等地的戰略發展方向。秉著“打鐵還需自身硬”的作風,延安大學附屬醫院緊鑼密鼓地開展全方位的精細化管理,在醫院環境、效率、質量、成本、績效等多個方面推行“精細”管理,并組織開展全員精細化管理培訓,目的就是通過精細化管理推進醫護工作規范、安全、高效運行,充分保障集團總院“發動機”的強大動力,從而帶動整個集團健康快速發展。同時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將對醫療集團各分院現有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建立健全醫療網絡信息平臺,并將分期分批派送專家對分院醫護人員進行技術傳幫帶,完善診療規范,指導科室建章立制。并將各分院的醫生、護士送往總院免費培訓,促進各分院在基礎設施、技術水平、醫療質量、學科建設、人才隊伍等方面共同進步,充分做到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百姓真正享受到“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預防在基層,90%的病人在縣域內就診”的優質服務。
如今的延安,充分把延安醫療集團的發展作為一項民生工程。在這里從政府到醫院再到一名普通的醫護人員都是一顆小小的火種,看似微小,但他們點燃的必將是一條為公立醫院改革的光明之路。
吃水不忘挖井人
無論怎樣華麗的模式,都要服務于人民;無論怎樣成功的現狀,都要給老百姓帶來方便和實惠;無論怎樣完善的改革,都要從老百姓的實際出發;也只有秉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原則的改革才會走向成功。延安醫療集團所要研究探索的問題還很多,在如何很好地控制醫療費用、如何很好地解決分院自身發展能力,最終實現由托管到蛻變等問題上還有很多路要走,但延安人、附院人努力追求醫改的理想不會動搖,他們必將如星星之火一般,探索出一條新的公立醫院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