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醫療質量安全,指導醫療機構系統、規范地開展門診質量管理,國家衛生健康委在總結地方經驗、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統籌整合、修訂完善有關門診質量管理要求,形成了《醫療機構門診質量管理暫行規定》?!兑幎ā返某雠_對門診未來的發展意味著什么?如何加強門診質量管理?記者近日采訪了《規定》的起草專家。
重在“當回事”
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我國醫療機構門診診療服務量日益增加,服務范圍逐漸拓展,服務內涵更加豐富。2021年,全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門診診療人次超過30億,預約診療、多學科診療(MDT)門診等新的服務形式不斷出現,加強門診質量管理已是形勢所需。此前,國家關于醫療機構門診質量管理的要求散在多個文件中,這不利于醫療機構開展門診質量管理和門診質量的持續改進。從客觀來看,一方面,門診業務的覆蓋面巨大,流程較為復雜;另一方面,相比住院患者滿意度,門診患者滿意度提升比較困難。此外,一線醫生“重住院輕門診”的觀念由來已久。
“門診作為醫療機構最基礎的環節,此前并沒有一份專門的規范門診質量管理文件。許多醫生認為門診是開藥方、開檢驗檢查單子,門診相當于為住院服務,對門診質量管理不太重視。”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門診部主任丁勇直言,許多醫療機構在門診的組織架構和人員安排上是缺位的,而從門診的質控工作來看,全國僅有約1/3的省份成立了省級門診質控中心,門診的日常管理和質控都有待加強。
“醫療質量直接關系到公眾的健康權益和對醫療服務的切身感受,是醫療服務的‘生命線’。”國家門診專業質控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王平介紹,近年來,國家在頂層設計上高度重視醫療質量管理。2016年出臺的《醫療質量管理辦法》從制度上對醫療質量管理提出了基本要求,即“醫療機構應當完善門急診管理制度,規范門急診質量管理”。同時,隨著醫改不斷深入,對門診質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預檢分診、分級診療等,都主要由門診醫療服務承擔。而且,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下,需要對門診就診流程進行全方位的梳理和調整,才能同時保障疫情防控和患者醫療救治。
王平表示,和住院相比,門診醫療服務的特點是患者就診量大、就診環節多,更多的是“患找醫”,患者在門診就診節奏更加緊湊,遇到困難的可能性也更高?;颊弑憬菥歪t和得到高水平醫療服務的需求、醫療衛生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這些因素加在一起都迫使門診質量管理要有一個規范。在王平看來,《規定》的亮點之一,就是從組織架構上規定了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將門診質量管理納入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工作體系,醫療機構因此提高了對門診質量管理的重視程度,“從制度上杜絕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只管住院不管門診的問題”。
重在“立規矩”
自2019年起,國家門診專業質控中心啟動了全國范圍內醫療機構門診醫療質量控制指標調查。根據2019—2021年的全國調查結果,我國門診醫療質量在不同地區間、各級各類醫院間存在較大差異。比如,預約掛號率、門診電子病歷使用率、門診患者靜脈輸液使用率等,都直觀地反映出水平參差不齊。而從《規定》具體條款來看,諸如號源管理、檢查預約、MDT門診、疑難雜癥門診、靜脈輸液等方面的具體內容似曾相識,沒有新內容,但這些工作在大部分醫院屬于“進行時”。
“在交流時,各家醫院都在說自家門診的標準,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湖北省門診質控中心副主任委員、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門診部主任曹清在多次省級門診專業質控工作交流時發現,除了質量存在差異,更多的情況則是“書不同文、車不同軌”。
“《醫療機構門診質量管理暫行規定》的出臺,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立規矩’,使我國門診質量管理有了綱領性的指導文件,為門診質量管理劃定了基本要求,對全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做出了統一要求,旨在引導我國的門診質量管理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同質化。”王平指出,《規定》明確了制定依據、適用范圍、管理職責、管理制度等;還明確了門診質量管理各項基本要素以及基本管理要求,包括號源管理、分時診療、檢查預約、門診手術、藥事服務、靜脈輸液、門診病歷、院感防控等。另外,還對門診、出診單元等概念予以界定。
王平表示,《規定》對既往在門診關注度不足或難以開展的工作進行了規范,例如門診危急值處理、門診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報告、門診手術管理等。這些工作往往因為患者在醫院停留時間短、就診不連續等因素,容易被忽視,但這些都是關乎門診患者醫療質量和安全的要素,在文件中也進行了規范。
重在“體驗感”
《規定》將MDT、疑難雜癥門診、藥事服務等早已在醫療機構開展的服務固定下來,相當于從“我能做”到“我要做”的轉變。這也意味著醫療機構需給自己不斷加擔子。
《規定》中提出了一系列門診質量控制指標,這些指標是對門診質量管理不同維度的關鍵提煉。通過這些指標,可以對門診質量管理水平進行評價,為提高門診質量提供方向。每一項指標的改善,都需要門診質量管理多方參與者的努力。
王平以患者到院30分鐘內就診率為例,為保障患者能約到號,需要門診管理部門、臨床科室合理調整醫師出診安排,保障預約號源充足供應,提供多種預約方式。為保障更精準劃分推薦的候診時間,需要按學科、病種特點甚至醫師出診特點來劃分個性化的候診時間。為保障患者知曉什么時候來醫院,需要向每一名患者推送建議候診時間。為保障患者有序就診,還需要優化患者候診次序管理,減少患者多次排隊。僅此一個指標,就需要門診管理部門、臨床科室、醫技科室、信息、保衛、宣傳等多部門的協同合作,而這更加凸顯了將門診質量管理納入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工作體系的重要性。
“下一步,將組織全國門診醫療管理專業力量,進一步制定門診醫療管理質量控制指標,為門診醫療質量管理評價、改進提供抓手。”王平透露。比如,為滿足患者基本就醫需求,要求醫療機構依照門診患者病種分類和特點,合理安排各專業不同年資醫師出診;為滿足患者綜合性的就醫需求,要求醫療機構積極推行MDT門診;為更好保障患者就診連續性,要求醫療機構明確掛號有效時間,建立患者因檢驗、檢查結果回報繼續就診的保障機制,同時要求醫療機構縮短檢查的預約等候時間等。
“各種門診服務內容,都是來源于一位位患者真實的就醫需求?;颊咝枰裁?,醫療機構就應該努力提供滿足患者需求的醫療服務。”王平說,在滿足患者多元化的門診就醫需求上,首先,要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著力解決患者門診就醫中的痛點和堵點;其次,要在制度建設上下功夫,對這些門診服務內容、流程進行規范和要求,建立監測及評價機制,持續改進;最后,要加強機制創新和探索,在不斷探索中將好的理念、好的做法固化下來。同時,要加強宣傳和推廣,在醫療機構內部,一個??茙悠渌麑??;在區域內,一家醫療機構帶動多家醫療機構,這樣才能以點帶面,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
轉自:健康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