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樊代明院士站建設情況
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建院69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康復和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是陜北區域醫療和教育中心。但由于地處老區,受到經濟、環境及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延大附院的高學歷、高層次人才匱乏,基礎研究、臨床診療和教學科研水平仍與全省、全國先進水平存在巨大的差距,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為了更好地解決限制醫院發展的巨大困難,通過多方努力,與著名消化病學專家、第四軍醫大學西京消化病院教授、中國工程院樊代明院士及其團隊達成共識,申請在延大附院建立消化系疾病院士工作站。
2016年9月,得到延安市人民政府、延安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批復“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消化系疾病院士工作站建設項目”為延安市2016年重大科技計劃項目,予資助30萬元經費開展建設和研究工作。
2017年9月份,經我院申請,延安市科學技術協會請示,陜西省科學技術協會于2017年9月11日作出了《關于設立延安市醫療集團總醫院院士專家工作站的批復》,同意設立“陜西省科協延安市醫療集團總醫院院士專家工作站”。
2017年10月23日,舉行“陜西省科協延安市醫療集團總醫院院士專家工作站”授牌儀式,樊代明院士和周良輔院士進站開展工作。
2018 年10 月28 日,李小龍院長親自帶隊參加陜西省省級院士工作站評審會。2019年2月15日,陜西省科協發文,延安醫療集團總醫院(延大附院)院士專家工作站獲批陜西省首批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是延安地區唯一上榜的一家醫院。
項目合作:2016年9月4日,樊代明院士在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參加了由市政府主辦的“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消化系病院士工作站簽約儀式”,樊代明院士與李小龍院長正式簽訂建站協議,同時啟動院士站建設合作課題“延安市教師免費胃腸道腫瘤篩查項目”工作。本項目目前已經完成全部1305例受試者的篩查,篩查出陽性受試者74例,占所有受試者的5.67%,通過院士工作站的平臺合作,使我院早癌診斷水平逐年提高,早癌診斷率由2009年之前的9%以下,提高至2018年的22%,極大的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造福陜北廣大群眾。、
技術協作:基于樊代明院士團隊的研究成果,重點引進,難治性腸病的規范化診療技術、胃腸道早癌的診斷和內鏡微創治療技術、胃腸道腫瘤和終末期肝病的多學科協作規范化診療技術、消化道大出血的TIPS治療和內鏡精準止血治療技術、人工肝支持治療技術及脂肪肝的多學科協作規范化診療技術等。樊代明院士團隊對延安醫療集團無償提供技術支持、開展人才培養、技術指導、基礎和臨床研究,促進上述項目的落地和推廣。
引進開展消化道大出血危重癥救治技術、消化道腫瘤早診、早治技術、復雜手術及常見病的診療規范和先進技術100余項,促進了臨床業務水平的持續提升。
引進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治療消化道早癌,在院士工作站平臺的支持下,劉志國教授多次來我院,手把手指導幫帶我院開展了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用于消化道早癌治療,目前我院業務人員已經獨立完成156例治療。該技術較傳統手術治療風險小、創傷小、療效好,明顯改善了患者預后。填補了陜北區域空白。
引進開展TIPS技術和食管胃靜脈曲張精準斷流術,我院終末期肝病團隊在院士團隊專家韓國宏教授指導下,成功引進開展TIPS技術,成功止血率達100%,在原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內鏡下治療的基礎上成功開展精準斷流術,目前已獨立完成該項手術50例;該項技術用于門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高危患者的救治,較傳統治療方法創傷小、療效好,明顯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填補了陜北區域空白。
在院士站專家支持下,終末期肝病綜合治療團隊開展多學科協作的探討與實踐,規范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診療流程,指導患者選擇個體化的最優診療方案。引進開展了人工肝支持治療技術、腹腔鏡和超聲引導下小肝癌微波消融技術、肝臟病變的術前三維影像重建及剩余肝體積評估技術、精準肝切除技術、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等。
引進應用了先進的乙肝、丙肝、脂肪肝診治技術,提高了肝病患者的療效。先后參加了全國乙肝母嬰阻斷項目、全國丙肝會診計劃,遴選為全國肝膽病防治技術示范基地、全國脂肪肝規范診治中心和中國乙肝隨訪與臨床科研平臺分中心。
遠程指導:樊代明院士站簽約以來,在延大附院行政樓二樓建立影像教學與遠程影像、臨床會診中心,并于簽約當日由樊代明院士主持進行了與貴州畢節市樊代明院士站的“乙肝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病例討論”的遠程會診;目前可隨時與延安醫療集團內醫院開展遠程影像診斷。
學術交流:院士站團隊專家樊代明院士、聶勇戰教授、韓英教授、周新民教授、韓國宏教授、劉治國教授等約50余人次來延專業講課、技術培訓、查房、手術;延大附院專業技術人員參加樊代明院士專家團隊舉辦各級各類學術會議和技術培訓100余人次。
科研指導:在院士專家的大力支持下延大附院2017年2項科研項目首獲國科金立項,實現了我院國科金零的突破。2018年再獲1項國科金立項。這是我院連續兩年榮獲國科金立項,也是我市唯一一家擁有國科金立項的醫院,標志著該院科研水平邁向新的臺階。
平臺建設:院士站團隊專家韓英教授等對延大附院省臨床研究分中心申報工作給予大力支持。2016年,延大附院獲批陜西省慢性肝臟疾病臨床研究分中心和陜西省胃腸病研究分中心。2018年,獲批國家消化疾病臨床研究中心早期胃癌篩查網絡協作中心、全國肝膽病規范診療示范基地 、全國脂肪肝規范診療中心
榮譽:“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消化系疾病院士工作站”被中國科協評選為陜西省唯一一個“2016年全國示范院士專家工作站”。
二、周良輔院士站建設情況
2017年8月16日,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周良輔院士工作站協議簽約儀式在延大附院東關分院舉行,依托院士工作站的強大優勢,將促使我院神經外科醫教研水平再上新臺階。
人才培養:雙方制定了 “實施方案人才培養計劃”,截至目前共選送華山醫院學習的年輕醫務人員達28 人之多。對于臨床人員的培訓,我們嚴格按照“計劃”進行,神經外科醫生學習周期為6 個月,麻醉醫生、護士、技師學習周期為3 個月。根據神經外科亞專業學科特點,針對醫院發展戰略,結合神經外科學科發展思路以及臨床人員個人職業規劃,有目標的進行學習培養,不僅提升臨床人員的專業技能,而且讓他們開闊眼界,提高職業素養,學成后更加積極的參與到醫院學科建設當中。一支以神經外科為核心由多學科組成的學科群年輕隊伍正在形成。醫院為解決學員們在上海住宿困難的問題,在華山醫院附近設公寓一套,由郝文炯秘書長統一管理,每年3~12 月分四批組織學員有序前往華山醫院接受培訓學習,并對每批學員進行中期考核及生活上的關懷。
技術協作:基于周良輔院士團隊的研究成果,重點引進,多模態監測下顱腦創傷與神經重癥的救治規范,術中喚醒麻醉下腦功能區腫瘤切除術,術中電生理監測技術在神經外科領域的應用,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規范化治療,顱內復雜性動脈瘤的診療策略。 周良輔院士團隊對延安醫療集團無償提供技術支持、人才培養,并指導開展相關課題的科學研究,促進上述項目的落地、推廣。
遠程會診:2018 年5 月9-5 月12 日,受邀參加上海華山醫院牽頭的“中國醫學影像專業聯盟”籌備會,郝文炯副主任醫師代表醫院與上海華山醫院影響中心負責人、華山醫院黨委副書記耿道穎教授簽署“中國影像專科聯盟”合作協議。平臺開通后,我院影像中心將于上海華山醫院影像中心實現遠程會診。
學術活動:我院與周良輔院士方來往互動頻繁,多次受周院士邀請參加華山醫院舉辦的“2018年度國家級TBI 和神經重癥監護的培訓項目”、 第十五屆“顱腦外傷及神經重癥監護學習班”、 華山國際神經外科大會及院士工作站聯席會議、“2018 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標書撰寫培訓會及臨床多中心項目科研協作會議”等。
周良輔院士及團隊也受邀來延參加了2018 年6 月15 日-6 月17 日由我院舉辦的“延安市醫學會第三屆神經外科年會暨首屆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周良輔院士工作站學術研討會”,周良輔院士及其團隊教授出席大會并分別作學術報告;在大會前舉行了“周良輔院士工作站”座談會,周良輔院士及三位教授分別發言,為延安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的學科發展獻計獻策,作遠期及近期規劃,將青年醫務人員人才儲備作為工作的重點,逐漸在醫、教、研各方面開展工作。
截至目前為止華山醫院來我院指導工作的領導、教授、秘書達15 人;我院前往華山醫院參加學術活動的領導、主任、護士長、秘
書長達16 人。
項目合作:經我院神經外科與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協商,預計于2018 年9 月27 日與華山醫院簽署啟動2 項“臨床多中心項目科研協作”,以此來帶動我院神經外科科研水平。
平臺合作:延大附院獲批衛生部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在周良輔院士的關心與支持下于2018 年12 月20 日成立延安醫療集團神經外科??坡撁顺闪?,周良輔院士在大會上以視頻的方式表達了對延安醫療集團神經外科??坡撁说牧己米T概c期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將依托“周良輔院士工作站”這個平臺積極培養人才,并從參與華山醫院的科研項目中積累寶貴經驗,為我院的學科發展,醫、教、研各項工作的展開打好基礎。
三、最新工作動態
我院新的黨政領導班子對院士站工作非常重視,齊抓共管,不但再進一步完善已簽約院士的管理,而且積極爭取其它專業院士專家來我院建站,婦產科專業黃荷鳳院士、燒傷科專業顧玉東院士、腫瘤科專業于金明院士已與我院達成建站意向,在商討具體合作事宜,敲定時間即可簽約;呼吸科專業王辰院士、骨科專業張英澤院士、泌尿外科專業孫穎浩院士也在積極對接中;還有識凌科技劉軍教授和交大一附院重癥醫學科王雪教授也在積極申請希望可以進駐院士站工作。
院士專家工作站管理辦公室(借章)
2019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