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畢 云 核稿:李建雄 編發:宣傳策劃部 發布日期:2021年4月30日
近日,我院心血管病中心畢云主任醫師完全獨立完成一例右室流出道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縮的三維標測系統引導下射頻消融術。患者男性,35歲,受室早困擾十余年,曾進行生活方式調整、心理疏導、藥物干預多種方案治療,效果均不佳,漸漸出現焦慮、失眠癥狀。經系統評估后,決定行射頻消融治療。手術在局麻下進行,連接三維標測系統后,待室早穩定在數量較多時,置入消融電極,準確定位后放電消融,10秒后室早即消失,繼續鞏固消融至120秒,觀察半小時無室早復發。現患者已痊愈出院。室性期前收縮又稱為室性早搏,簡稱室早,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室性心律失常類型,是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過早發生的,提前使心肌除極的心搏。正常人與各種心臟病病人均可發生室性期前收縮,自主神經功能因素、器質性心臟病以及電解質平衡失調、藥物因素及病毒感染等均可導致該病。偶發的室性期前收縮通常無明顯癥狀,或僅有原發疾病的癥狀。頻發的室性期前收縮,多表現為心悸、心慌、心前區不適、心跳暫停感、落空感、感覺心跳到咽喉處等,或出現暈厥、低血壓等,這些癥狀往往影響休息和工作。
該手術對術者的心臟結構認識、經驗、導管操作水平有極高要求,心臟結構必須爛熟于心,精確性必須達到毫米級,且有時早搏起源點位置較高,需要跨瓣消融方能成功。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心血管病中心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終于攻克了此類手術,為室性早搏患者提供了一種徹底擺脫病痛的選擇。
患者術后激動地說:“我感覺自己走出了陰霾,開始以全新的態度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