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內科成立于2010年,是陜北當時唯一的消化專科,也是延安大學附屬的重點學科,是延安大學第一批確立的碩士研究生授予點之一。現有高級職稱14人,中級職稱6人,初級職稱2人,擁有碩士研究生8人,博士1人,在讀博士4人,省級學會委員7人,青年委員3名。國家消化疾病臨床研究中心理事1位。延安市突出貢獻專家1名,延安市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名,延安市優秀科技工作者1名。陜西省先進工作者1名。具備雄厚的臨床和科研實力。每年承擔多項科研項目,對胃癌的流行病學、發病機制、早期篩查、診斷及治療有一定的科研基礎。近年來與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及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二院等合作,成立了陜西省胃腸疾病研究分中心及國家消化疾病臨床研究中心、早期胃癌篩查協作中心、延安整合醫學中心和脂肪肝診療分中心等。先后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5BAI13B08)早期胃癌篩查研究1項;中重度慢性萎縮性胃炎藥物治療前瞻性、多中心登記性研究1項;國家科技惠民計劃項目陜北安塞縣消化系統惡性腫瘤規范化防治管理示范1項;國家支撐計劃子課題西北旱作區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保健技術研究與示范1項;中國肝炎基金會天晴肝病基金研究1項;陜西省教育廳基金項目1項;延安市科技計劃項目11項。先后獲陜西省科技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延安市科技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實用型發明專利一項;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文100余篇,SCI收錄4篇,CSCD收錄5篇,主編3本,參編專著2本。科室有良好的臨床研究基礎,某些研究及學術影響達省內先進水平。
經過數十年發展,消化內科已成為陜北集臨床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實力較強的優勢學科。(一)硬件建設:在醫院的大力支持下,我科已購買了普通電子高清胃腸鏡、放大內鏡、超聲內鏡、NBI內鏡、體外B超檢查儀及C14幽門螺桿菌檢測儀等,為我們開展臨床科研診療新業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二)臨床方面:臨床上,加強業務學習、技能培訓,對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病的診治方法取得重要創新,進一步完善、強化三級甲等醫院的技術項目,進一步促進了多學科合作、協調新技術的開展。在此基礎上,開展內鏡下粘膜切除術(EMR)、粘膜剝離術(ESD)、超聲內鏡的診斷及介入治療等。(三)人才梯隊建設:重點是抓好學術梯隊及學科人才建設,認真選拔和大膽使用綜合素質好、年富力強、具有開拓精神、獻身精神、團隊精神、善于管理的年輕人作為學術骨干,并依據不同的技術項目建立相應的亞學科團隊,努力使學術梯隊結構更加趨合理。在科室中成立ERCP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套扎、硬化治療組;脂肪肝病研究組;超聲內鏡診治組;消化道早癌診治研究組;胰膽疾病研究組;消化道疾病介入組;幽門螺桿菌診治組;胃腸動力組等多個亞學科團隊,由專人負責管理。在醫療系列中使博士人員達30%,碩士人員達50%,正高級職稱平均年齡小于44歲。初級醫師主要進行胃腸鏡基本操作、胃腸息肉內鏡下治療和非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內鏡下止血治療的培訓,中級醫師和副主
任
醫師主要進行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套扎硬化治療、ERCP、ESD及食管幽門支架植入術等核心技術的強化訓練,正主
任
醫師主要進行科室管理、核心技術的把關及人員培訓。(四)科研和人才建設: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強硬件建設、人才培養,加大學術交流與技術合作,增強創新和科研意識,使科研工作有新的突破,保持科研工作的延續性、創新性和先進性,堅持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結合,注重學科發展的自身規律。把內鏡下粘膜剝離術(ESD)、超聲內鏡診斷、早期胃癌的診治、早期肝癌的防治等項目作為重點研究方向,爭取在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的關系、胃癌的早期診治研究等方面有更大進步。

大主任:劉鵬飛
一病區主任:孟存英 副主任:王會豐

二病區主任:戴光榮 副主任:袁東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