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胃腸疝外科 張雪玉 白凱 核稿:李建雄 編發:宣傳策劃部 發布日期:2024年10月11日
近日,我院胃腸外科開展雙套管持續負壓引流配合生理鹽水沖洗成功救治一名腸瘺患者。此技術的應用大大減輕患者的痛苦,加快了患者康復,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患者景某某,男,以“間斷腹脹、腹痛伴停止排氣、排便1月余”入院。患者于1月前無明顯原因及誘因出現腹脹不適,伴惡心、嘔吐,非噴射性,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及暗黑色液體。入院后,李小寶主任醫師主診組為患者進行了全面的術前準備及評估,在全麻下行“腹腔鏡右半結腸切除術”,手術順利。術后第四天,患者出現腹部疼痛,伴高熱,腹腔引流管可見引流出黃色膿性液體混有糞便流出,給予開放傷口、傷口約2cm處放置自制雙腔負壓引流管持續吸引,并用生理鹽水連接于雙腔引流管沖洗傷口。每24小時的沖洗液總量3000-5000ml(40-50)滴/min)。
給予妥善固定雙腔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在全科醫護的精心治療護理下患者順利康復出院。患者家屬感嘆道:你們醫生、護士就像是這座城市的守夜人,默默地守護百姓的健康,用堅守溫暖著人心,真得太謝謝你們了!
【科普】
雙套管負壓引流用于腹腔引流時,即可避免單腔負壓引流造成的腹腔組織進入負壓管被損傷或堵塞等并發癥。同時進行外用生理鹽水持續沖洗可稀釋引流液及腸內容物,清除積液池內殘留的異物,使瘺口周圍保持相對清潔,促進新鮮肉芽組織的生長,早期患者以雙套管作持續負壓引流,約2-4周瘺管形成后,再行持續負壓引流,以提高管狀瘺的自愈率,縮短愈合時間。在腸液引流良好的情況下,瘺口不大時,瘺口周圍皮膚無糜爛,可改用造口袋覆蓋近端瘺口,既可以保護皮膚,防止皮膚糜爛,又可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如皮膚有糜爛,每日更換敷料1-2次,局部皮膚可涂氧化鋅軟膏保護。同時配合高質量的醫療護理,可明顯加快患者康復,提高患者滿意度,構建良好和諧的醫患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