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重癥醫學科 袁偉偉 核稿:李建雄 編發:宣傳策劃部 發布日期:2024年9月30日
重癥醫學科(ICU)作為急危重患者集中救治的醫療單元,堅守著患者與家屬對生命渴望的最后一道光,讓無數個瀕臨死亡的患者在這里重生。近期延安大學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利用ECMO技術成功挽救了一位老年重癥患者。
近日,一位七十多歲的患者突發“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重癥急性胰腺炎”急診入我院治療,且病情持續惡化,很快因膿毒性休克、急性呼吸衰竭轉入重癥醫學科進行搶救,在ICU予以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PICCO監測血流動力學、持續CRRT、大劑量血管活性藥物維持血壓等治療后病情仍繼續惡化,氧和指數74mmHg,血壓45/30mmHg,肌鈣蛋白T2675pg/ml,肌紅蛋白17998ng/ml,EF19%。考慮繼發膿毒癥心肌病,爆發性心肌炎。
在這生死一線的危急時刻,重癥醫學科立即組織科內醫師進行討論,患者目前心臟泵功能衰竭靠藥物難以糾正,持續低血壓,組織低灌注,器官缺血、缺氧嚴重,隨時會心跳驟停,唯有ECMO支持才能為患者爭取一線希望;經與家屬溝通同意后,ECMO團隊迅速準備物品,立即為患者建立體外循壞通道,啟用VA-ECMO模式,經股靜脈插管將血液從體內引到體外,經膜肺的氣體交換使靜脈血變為動脈血,再用泵經股動脈插管將氧合后的動脈血輸入體內,暫時替代心、肺功能,使心肺得到充分休息,為其治愈及功能恢復爭取了時間。
VA-ECMO的治療暫時搶得了一線生機,患者呼吸、循環趨于穩定,但接下來的救治更為關鍵。患者嚴重感染導致的凝血功能紊亂,腎功能損傷、肝功能衰竭等均對搶救治療提出了挑戰。重癥醫學科立即啟動院內MDT機制,為患者制定了詳細而周密的診療計劃。每個監護階段,每個細節都至關重要,需要醫護人員精湛的技術水平和高度的責任心,重癥醫學科的每班醫生、護士輪流守護,尤其鄭艷妮副主任醫師、袁偉偉主治醫師、何鋒住院醫師更是不分晝夜、夜以繼日地守在患者床旁。在經重癥監護、PICCO監測,ERCP取石、鼻膽管引流、營養支持、免疫支持、抗感染、呼吸機輔助、ECMO聯合CRRT等治療1周后患者終于轉危為安;氧和得以改善,血氧飽和度維持在98%以上,氧和指數372mmHg,血壓90-105/55-65mmHg,心率103-121次/分,重癥超聲評估患者室壁運動正常,EF:40-45%,生命體征趨于平穩,在腺體血管外科張生軍主任和姬樂副主任醫師以及介入科王明全主任醫師的協助下,成功撤離ECMO,并逐步撤離呼吸機,最終好轉出院。
沙海旺主任說:“這么危重而兇險的疾病、這么得力而有效的救治,體現了我院ICU在急危重癥救治中的水平與能力。患者來延旅游期間發病,在我院多學科協作下成功救治,也是我院急危重癥救治水平穩步提高和多學科協作更加緊密的一個縮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