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无码啪啪AAAAA|男生用j桶美女屁股|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精品|韩国无遮挡漫画

延安大學附屬醫院

新聞動態

醫院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 醫院新聞 >> 正文

【關鍵時刻勇擔當】我院積極迎戰解封后本輪疫情沖擊

發布日期:2023-02-01    點擊:

撰稿:崔永平 薛飛  核稿:李建雄  編發:宣傳策劃部  發布日期:2023年2月1日

202212月以來,隨著新十條疫情防控措施的出臺,第一波感染高峰迅速襲來,給醫護人員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我院面對嚴峻形勢,未雨綢繆,周密部署,集中所有資源,嚴陣以待,特別是在醫護人員大批感染、醫療資源受到嚴峻挑戰的情況下,全院醫護人員和干部職工牢固樹立并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發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新時代醫務工作者職業精神,發揚延安精神、白求恩精神及附院精神,全力呵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迅速開展醫療救治工作,成為延安實施新十條迎接首波感染高峰期間新冠患者救治的中流砥柱。

擔當,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候

2020年以來,不論是武漢疫情期間,還是西安、上海等地疫情期間,我院都承擔著重要的疫情防控任務,派出多批醫護人員援鄂、援西安、援滬、援寶雞、援榆林,涌現出大批抗疫英雄人物,為我國戰勝多波疫情作出了積極貢獻。

2022年末,根據疫情防控形勢需要,延安市設立方艙醫院,我院臨危受命,再次組建了一支由副院長高愛民、醫務部副主任白東昱擔任方艙醫院院領導,抽調醫療、護理、感控、管理、信息、物資、后勤等114名同志組成的醫療隊伍,于2022121日起接診新冠病毒感染病人,從接診至關閉方艙運行了21天,共接診感染者784人次。在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感染者均平穩出艙,無不良事件發生,實現了“感染者零死亡、安全零事故”的目標。

202212月,隨著疫情形勢變化和防控任務的轉變,面臨解封后感染量的激增,附院領導提早預判,未雨綢繆,作出了積極的應對措施。我院急診科和心腦血管病醫院的急診科沖鋒在戰斗最前沿,一邊接診救治,一邊分流住院病人;將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系統的5個病區和感染病科2個病區收治重癥病人,全院內科等其他科室全部納入迎戰序列科室,劃分為25個呼吸病區,在呼吸內科專家的指導下,接收隨時可能入院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人。

為了使所有科室都能夠科學規范救治新冠病毒感染病人,醫院先后動員了呼吸重癥科和延安市第二人民醫院(延安市傳染病醫院)等專家對全部新編呼吸病區醫護人員進行專門培訓,同時對全市各縣區醫院進行輪訓,使我市新冠病毒感染病人入院后都能夠及時有效地得到救治。為了應對藥品、藥材緊張的情況,醫院動員藥劑、設備等醫技、后勤保障部門提前進行了救治物資儲備調動,全力以赴保障救治工作的有序開展。

針對群眾對解封后疫情的恐慌心理,特別是輕癥患者不知如何防治等問題,為了方便患者網上問診,醫院及時開通了“病毒性感冒專科病區”,派出專家回答病人的網上咨詢,指導患者解決輕癥等相關問題。為了減輕醫院的工作壓力,減少醫療擠兌,20221226日,感染病科高曉紅主任再次作了《確診新冠病毒感染如何有效居家治療》的科普講座,在線人數達到3.8萬人;為避免交叉感染,緩解參保群眾門診就醫交費排隊現象,醫院積極應對,進一步拓展醫保電子憑證應用場景,20221212日,我院醫保移動支付功能正式上線。

第一波感染來臨,好多重癥患者首選來到我院尋求治療,一時間附院人流涌動、人滿為患,各科室里病床滿員。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著醫生的治療。醫院針對輕重癥患者進行了有效的疏導分流,劃分輕癥區、重癥區、新冠區和普通病區,使入院患者得到了及時有效救治。

“老人被感染了,我們做子女的當然要找醫療資源最充足、救治能力最強的。”一位家屬說。經過醫生的全力救治,老人已經平穩度過危險期。

我院黨委書記李小龍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選擇我院進行救治,這是對我院的信任,是關鍵時刻的性命托付,我們決不能辜負延安人民的信任與期望。要調動全部醫療資源盡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患者的診治康復工作作出積極的貢獻。”

擔當,在患者最危急的時候

白老先生已經82歲了,第一波感染高峰期間肺炎重癥合并糖尿病,而且糖尿病史22年。經過一系列治療,好轉出院。86歲的趙老先生,反復咳嗽,氣短12年,最近10余天加重,被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危重型,經過呼吸內科的積極救治,好轉出院。還有一位90歲的老太太,新冠病毒感染(重型)合并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病,呼吸內科、內分泌科、腎內科等多學科協作,通過抗病毒、激素、低分子肝素鈣、俯臥趴等一系列支持對癥治療,老太太終于康復出院。同時,在感染病科全體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守護下,感染病科202212月收治的61名重癥與危重癥患者,已有42人康復出院,其中65歲以上24人,80歲以上13人。

急診科,一個病患數量最多,病種最復雜,搶救任務最重的科室。“鏖戰”時刻,在馮傳杰主任的帶領下,醫護人員每日高強度、滿負荷運轉,頂著巨大的身體和心理壓力,用高超的醫術和醫者仁心的信念,扛起了當下最難熬的疫情沖擊壓力。

當就診的隊伍一直從急診接診室門口排到急診大廳外時,當各縣區及鄰近地區的120不斷轉運來急危重癥患者進入急診科時,當樓道和病房此起彼伏地傳來患者痛苦的呻吟聲還有患者家屬的催促聲時,當病區里監護儀、微量泵、呼吸機很快就不夠用時,急診科的醫護人員們忘記了白天、黑夜,他們一直在接診、轉運、搶救中循環往復,傾盡全力保障發熱患者和急危重癥病人的救治,全力守護來院患者的診療安全。由于穿著防護服,不吃不喝不上廁所,下班還要書寫病歷、做心電圖、查看患者病情及化驗結果,每個人的工作時間都超過了10多個小時。

吳英杰是急診科年齡最大的大夫,在新冠病毒感染未愈的情況下,提前返崗,堅守第一線。值下午班的那天,由于連續搶救了幾名患者,導致她左側肩鎖關節半脫位。

由于新冠病毒主要是呼吸道傳播,當社會面放開后,陽性患者大幅增加,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作為抗疫的前線科室,受到極大沖擊,院領導和大主任許瑞彬第一時間統籌安排,調集精兵強將,嚴陣以待;醫護人員雖被感染依然“輕傷不下火線”,竭盡全力搶救危重患者,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然而自20221223日起,住院患者人數激增,每天床位都處于滿員狀態,一半以上是70歲以上的高齡患者,三分之一為危重患者。由于病毒傳染性強,很短的時間內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醫護人員感染就超過了50%,加之高強度的連續工作,許多醫護人員相繼病倒,但是新入院的危重患者卻絲毫沒有減少的跡象。常曉紅主任、杜延玲主任、張彩蓮主任、白智遠主任等帶領科室人員,克服種種困難,每天堅持在病房安排工作,查房、指導,解決各種問題,爭分奪秒地搶救各類急危重癥患者。

隨著高齡患者和急危重癥患者的增多,搶救工作進入了“白熱化”。許多醫護人員放棄了核酸檢測,只要無癥狀大家就堅持在崗,援藏醫生高建全更是帶病提前返崗。每一名護士都向險而行,展現出了“不破病毒誓不還”的無畏精神。一次次累倒,一次次又爬起來繼續戰斗。

202212月以來兒科一病區出院患者234人,其中出院陽性患者96人,最多一天接診驚厥、重癥肺炎、喉炎、腦炎等陽性患者17人,隨著陽性患兒大量的收住院,醫護人員感染驟增,出現嚴重的戰斗性減員。兒科大主任高春燕與李元霞主任等緊急調整方案,二、三病區主動承擔起了部分重癥病人的救治。

1823時,婦科編制為呼吸二十一病區,開始收治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基礎疾病患者,至第二天6時就收治了13名,到1915時已收治29人,其中70-793人,80-893人,90-921人。呼吸內科王莉副主任對重癥患者進行指導治療,并在床旁教患者如何正確“趴著睡”。高成英主任和護士長帶領病區醫生、護士認真學習操作規范,指導患者進行俯臥位通氣,改善其臨床癥狀,促進早日康復。

疼痛康復醫學科13日短短一天收治患者28人,其中危重患者8人,70歲以上患者9人,轉出2人搶救成功,1人放棄搶救出院。這是3年來最艱難的時候。全科醫務人員帶病堅守,“輕傷不下火線”,開啟白+黑工作模式。高東梅主任、艾芳護士長帶病堅守崗位五天四夜,米宏義副主任新冠病毒感染第3天忍受著病痛堅守崗位,欒彥軍副主任新冠初愈立即返崗承擔二線工作,楊春琴技師長帶病守崗10余天;武小崗醫生新冠初愈,連續守崗72小時沒有回家;郝龍醫生新冠病毒感染第4天,在家里的老人孩子高燒需要照顧的情況下,仍然戰斗在一線;段明明醫生、袁景和醫生雖然沒有被感染,但是一直堅守在崗;拓慧醫生在家中有年邁老人住院的情況下依舊在崗;張勇醫生感染未愈、何海燕醫生感染第5天就回到了科室繼續戰斗……被感染后僅剩9名護士帶病上崗,其中艾芳護士長感染后身體一直虛弱,又逢3歲的兒子也高燒不退,哭著喊著媽媽回來,她滿含眼淚卻沒有辦法照顧兒子,因為在科室里還有28名患者需要她;張曉紅副護士長和其他7名護士感染未愈,在渾身無力的情況下一直堅守崗位,超負荷、超強度連續作戰,人均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所有工作人員拼盡全力,守護著病人的健康與安全。

無論是我院的各科室還是心腦血管病醫院的各科室,全院一盤棋,全員齊心抗疫,從疫情防控到防重癥、治重癥過程中,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心腦血管病醫院急診科張雪花主任、任偉偉護士長穿著防護服,帶領急救隊伍時刻堅守和沖鋒戰斗在急診救治的最前沿。老年呼吸科白智遠主任、李志華護士長帶領科室全體人員始終處于緊張而有序的戰斗中,同時耐心地指導全院各科室的新冠病毒感染會診工作。

我院心腦血管病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醫師成涌是一位在一線工作近40年的呼吸科醫生,在2022年初老年呼吸科全科醫生大多隔離,202212月全院醫護人員大多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情況下,他就無畏無懼、逆向前行,義無反顧地從家中返回醫院,為住院病人診治病情。202313日,他又再次主動接診陽性病人,在自身感染新冠病毒、肺部感染的情況下,輸著液體,還在解答醫護患的咨詢。

擔當,在減員最嚴重的時候

隨著陽性患者增多,根據國家防疫政策的調整與優化,我院新冠感染防控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緊急開會,研究如何實現工作重點從防感染向防重癥治重癥轉變,針對新形勢,研究新對策,緊急安排,緊急部署,全院一盤棋,統籌收治新冠患者。

16日,我院黨委書記李小龍、院長白茫茫召集普外科主任、護士長作出統一部署安排,要求各科室提前備好物資,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

腺體血管外科從改編為呼吸病區的次日早上7點開始,迅速收治新冠病人,同時還收治科室專科病人,當天專科手術3臺,截止當天下午4時,已經收治25位急診患者。部分醫護人員拖著虛弱的身體也立即投入到緊張的戰斗中去,沒有半點遲疑和推脫。

泌尿外科從改編為呼吸病區的下午3時開始收治新冠病人,病人數迅速的猛增,全體醫生和護士聽到通知火速趕到科室,勇敢地承擔起這份責任。在高繼學主任和李義副主任的安排下,根據學習新冠患者救治第九版、十版的基本知識,全體醫護人員有序的接診,并做好對癥治療處理。 截止22:30分,除本科室專科患者外,共收治20名新冠病人。

在大量的重癥患者涌入醫院后,我院心腦血管病醫院醫護人員大量被感染。在嚴重缺員的狀況下心血管中心高峰主任和劉瑞護士長緊急召開線上會議,決定合并病區,首先將心律科定為陽性患者病區,由常文雄副主任和王小艷護士長負責立刻接收新病區,開始收治患者。

導管室燈火通明,劉衛生主任醫師、蘭艷麗副主任醫師、李江醫生在開通一個三支病變的患者,劉衛生發著燒,她那“小身板”穿著30斤的鉛衣,白天還說嗓子像刀片割,晚上就去為陽性患者做手術,不愧被稱為心血管界的“鉛衣玫瑰”。曹杰副主任醫師自己發著高燒還在日夜不停地照顧病人,自己父親病逝也沒能及時回去探望;閆娜醫生在自己感染的情況下,強忍不適,做好雙重防護繼續接診病人,在癥狀不斷加重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工作,直到實在扛不住,在主任護士長再三勸說下才回家休息。剛從方艙回來的呂甜護士也帶病上崗,高珍護士拖著高燒的身體穿戴著防護服來頂替夜班,張霞護士剛好點就主動請纓復崗,劉玉娟護士有著6個月身孕都沒有缺席,常文雄副主任和馮小智醫生每天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拖著虛弱的身體救治病患。

醫院的心內科、神經內科等也改成了“呼吸病區”,科室的同事們不分晝夜地奮戰在門診、病房、手術室……

因為急性心梗的黃金救治時間僅有120分鐘,冠心病一病區的白懷生主任,在身體沒有完全恢復的情況下,連續做了3臺急診手術,第二天已經累得無法起床;李飛主任近20天過去了,核酸還未轉陰,仍然在防護中診治患者;李曉莉主任,哪里忙碌哪里幫,用虛弱的身體在硬撐著工作;還有馮逸清醫生,家里有被感染的2歲女兒和仍在發燒的妻子,自己發燒到39℃多的時候接到科室電話,仍然加班加點,沒有一絲懈怠;席婷護士長,在結束方艙工作后,第一時間沖上前線,頂替科室癥狀比較重的同事連續值夜班,一上就是幾個晚上。僅僅在12日這天,冠心病一病區共收治患者40人,夜幕降臨醫護人員仍然在加班,他們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身體努力抵擋著新冠病毒的沖擊,堅守著心中的那份責任與擔當。

我院院長白茫茫說:“解封后的首波疫情沖擊,醫院的感受是最深的,我們每天都在有條不紊地處理分流患者、增派醫護、調配呼吸機等設備資源的緊張工作中。好在我們提前布置,最艱難的情況終于過去了。來院的患者都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救治,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醫護人員幾乎全部被感染,但大家輕癥不下火線,重癥的稍一緩解又強烈要求返崗。好多同志連續作戰,一個人擔起幾個人的工作。還有好多老同志、二線專家、三線專家甘做‘鋪路石’,主動站了出來,沖鋒在前。我每天都能接到很多醫護人員在微信中提出繼續戰斗的要求,這讓我非常感動。經過近一個月的艱苦鏖戰,突襲而來的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工作終于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我為他們驕傲和點贊!”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越是面對“大戰”“大考”,越能彰顯出醫者的初心與使命。我院全院黨員干部、醫護人員和行政后勤人員充分發揚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大無畏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克服身體疲憊等各種困難,堅守工作崗位,滿足群眾的正常診療需求,沒有辜負市委、市政府、省市衛健委、延安大學及全市人民的信任與重托,堅定不移守好主陣地,以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代醫務工作者的政治本色、優秀品格和職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