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東關分院宣傳科 崔永平 核稿:趙 潔 發布日期:2012年6月7日
近日,我院心腦血管專科病區成功地為12例患者實施了無框架腦立體定向操作系統引導手術,這是我院心腦血管專科病區成立“機器人微創神經外科中心”后,首次大批實施的無框架立體定向微創神經外科手術。
最近實施的這12例無框架腦立體定向手術患者多為腦外傷、腦出血、腦缺氧后遺癥、腦癱等,年齡最小的只有2歲半。56歲的張女士經診斷為高血壓腦出血,出血灶位于右側尾狀核區,出血量約20ml使她意識模糊,左側肢體偏癱。在機器人無框架立體定向系統引導下,手術抽取血腫后,她的神志恢復清楚,左側偏癱肢體明顯好轉。袁先生5日前突發“口角歪斜伴左側肢體無力”,間斷輕微頭痛、頭昏,診斷為“顱內占位”入院。科室病例討論后,擬行立體定向顱內占位病變活檢術。在無框架立體定向操作系統引導下,抽出5ml血后,患者面癱及肢體無力癥狀明顯好轉。這批患者中還有一位7歲的陜西小男孩,智力發育低下、不能獨立行走,不會言語,時有癲癇發作,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她隨父母居住在云南,去年6月在海軍總醫院行神經干細胞移植手術后,患兒智力、四肢活動較前有所好轉。最近得知我院成立“機器人微創神經外科中心”后,專程從云南趕來再次行神經干細胞移植手術。手術十分順利,家屬非常滿意,費用還比去北京少了1萬多。
據了解,以往的腦出血患者多采取保守治療,恢復期約需1個月左右,不僅花費大、耗時長,且出血灶壓迫周圍腦組織,可導致不可逆轉的功能喪失。一般常規的開顱手術會導致較為嚴重的神經功能廢損,手術一般需4~5小時,對病人造成的痛苦極大,且效果不理想。而采用機器人無框架立體定向系統及時手術,抽取血腫,多數患者于術后2-4小時即可進流食,術前病情較輕者于次日即可下床活動。不僅可以明顯縮短病程,提高治療效果,更重要的是減少了致殘率,降低了治療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