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璞玉 核稿:張安安 發布日期:2009年11月6日
近日,由高翔主任帶領的我校附屬醫院肛腸外科醫務人員,經過潛心研究,分析直腸癌病例,開展了直腸癌根治手術后原位肛門重建技術,解決了肛門手術的并發癥問題,也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直腸癌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癌細胞在早期就會有肌層的浸入,可進一步發展為淋巴系統和遠處轉移,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以前對直腸癌的治療,由于腫瘤侵犯周圍組織,在切除腫瘤的同時周圍組織也一并被切除,不可避免地傷害到肛門括約肌和神經,使患者大便失控,排便只能依靠腹壁解大便。許多患者因為不愿承受這種痛苦而放棄治療,從而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也有些患者雖然接受了治療,但是每次通過右下腹排便都很痛苦。
我院肛腸外科醫務人員不斷總結臨床經驗、創造改良的這套新的醫療技術,通過肛門重建解決了腹壁解大便的難題,治療效果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為了鞏固手術的療效,還給患者局部打入化療藥物,全身毒副反應減輕,病人的五年生存率明顯提高。例如,53歲的女性患者白某,入院時有便血、肛門腫物突出、大便時肛門口灼痛等癥狀,曾用藥物治療但效果不明顯,檢查后確診為肛管惡性黑色素瘤。經過科室研究,為患者制定了詳細周全的治療方案,由高翔主任和主管醫生李勇為其實施直腸癌根治手術后原位肛門重建術。經過悉心的護理,病人恢復良好,手術后20天就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