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柏林 編者按:文 榮 核稿:趙 潔 發布日期:2012年10月3日
編者按:為了進一步加強我院醫療衛生職業建設,樹立新形勢下正確的醫療衛生職業精神,馬柏林院長深入淺出地闡述了醫療衛生職業精神主要內容和表達方式,就是要深刻領悟、準確把握白求恩精神實質,以此激勵自己,陶冶情操,凈化心靈;踐行白求恩精神,就是將其融入當前自己正在做著的工作中,用實際行動去體現,做一個“稱職的白衣戰士”。現將全文刊登,以供全院深入學習。
向白求恩那樣做醫生
白求恩精神是70年來醫療衛生行業始終追求的目標、學習的旗幟。不論時代怎樣變化,環境怎樣變化,對醫療衛生工作而言,白求恩精神始終是管根本、管長遠、管方向的思想指南和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建設的主旋律。我院自1950年成立以來,在我院白求恩雕塑下,涌現出了像孫聯珍、陳文英、吳季君等一批優秀的醫務工作者,在延安,在我院留下了深刻的影響。這無一不是白求恩精神哺育的結果,無不彰顯著白求恩精神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永久魅力。
有鑒于此,我認為醫療衛生職業精神的主要內容和表達方式可以概括為:“救死扶傷、服務群眾、熱忱負責、精益求精。”
一、救死扶傷:
救死扶傷是醫療衛生人員的神圣使命,滲透在中華醫學、西方醫學中的核心價值理念,是拯救生命,扶助傷病。這種理念不因國家、種族、出身、信仰、貧富、親疏等有絲毫改變。它要求醫護人員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只要有一絲希望,就不能放棄生命,面對重大自然災害、重大社會災難中的遇險群眾,醫療衛生行業必須走在全社會的前列,簡而言之,救死扶傷,踐行革命的人道主義,應當成為醫療衛生戰線和廣大醫務工作者的職業信仰和自覺追求,也是黨和政府對一名醫務人員最基本的要求。
二、服務群眾:
服務群眾健康是醫療衛生工作的根本宗旨,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醫療衛生事業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不動搖。不論醫院的性質、院情、困難怎么樣,都必須把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廉潔行醫,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應當永遠是我們堅定的目標。
三、熱忱負責:
這是我院廣大醫務人員的基本職業素質,熱忱來自于對傷病員的無限同情和深知理解,表現為時時處處、想方設法為他們減輕病痛,樹立信心,延續生命;幫助和安慰,本身就是醫學的組成部分。負責就是要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高標準、高質量做好本職工作。每一個崗位、每一個環節、每一次治療、每一例手術都必須盡心盡責,嚴格規則,一絲不茍。
四、精益求精:
精細、精密、精致系醫學的特征。世界上沒有哪一種服務像醫學這樣精致,只允許一次成功,不允許重復再來,相對于有些服務行業,醫療衛生行業的“精”有更高的標準,那就是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精中求精、好中更好。這就要求廣大醫務人員要與時俱進,不可固步自封;要淡泊名利,不可弄虛作假;要矢志攻關,不可倒退;要爭創一流,不可安于現狀。所以精益求精是醫務人員的信仰、水平、技術的衡量標準、標桿;所以我們要反復學習,再學習,反復訓練自身的基本功,更好地為病人服務。